人潮中幽靈般顯現的面龐/潮濕黑色樹枝上的點點花瓣”,美國詩人艾茲拉?龐德的這首《地鐵車站》,或許可以借來概括偵探小說經久不衰的魔力:人潮中的幽靈面龐,帶來令人恐懼的未知,于是便有了潛藏在文學作品里的窺探目光,并且以一個確定的結局作為終結,才終于能夠心安。當然,對謎團的恐懼和對確定性的追尋不是現代人的專利,中國古代的公案小說,以及世界各地的傳說和民間故事等,都已經有解謎、探案的元素。然而,現代意義上的“偵探小說”,是在十九世紀末期才真正出現的。這一文學類型的誕生,大概要歸功于在這不久之前,警察制度和偵探局的成立。
根據英國歷史學家朱迪思?弗蘭德斯的說法,十八世紀末,倫敦食物價格高昂,就業率低下,由此引發許多暴力犯罪和社會動蕩。此前受雇于教區或治安法庭的治安人員已經不足以維系社會秩序,英國國會才在十九世紀初建立起隸屬于政府的警察部門以及偵探局。大家所熟悉的常常在《福爾摩斯探案集》中出現的“蘇格蘭場”,就是警察總局所在之地,之后成為偵探局的簡稱。
威爾基?科林斯于1868年發表的《月亮寶石》普遍被認為是第一部現代偵探小說,但其實在他之前已經出現過一些有偵探角色的小說,比如狄更斯的《荒涼山莊》(1852-3),以及美國作家愛倫坡的《莫爾格街兇殺案》(1841)。然而,真正在大眾讀者中掀起“偵探小說熱”的,還是柯南?道爾的福爾摩斯系列。這也部分得益于當時“廉價小說”在英國的風行:隨著教育的普及,漸漸出現了一群識字但卻貧窮的年輕讀者,刺激了面向大眾的廉價讀物的出版。發表過福爾摩斯系列小說的《斯特蘭雜志》,當時僅售6便士。
當時一流的出版社并不愿意出版這些廉價大眾讀物,柯南?道爾自己也不認為偵探小說是文學創作,他更看重的是自己同時在寫作的嚴肅的歷史小說。但無論如何,福爾摩斯系列最終還是成為了他最受歡迎的作品,并且開創了許多被后來的偵探小說沿用的范式。福爾摩斯的演繹推理法,以及對法醫學的應用,都延續了啟蒙時期以來對科學、理性的信心。華生式的“糊涂助手” ,也成為偵探小說史上的經典形象。
▲柯南?道爾《福爾摩斯探案全集》
古典派:“偵探小說的黃金時代”
所謂“偵探小說的黃金時代”,是指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,也就是一戰和二戰之間的一段時間 。阿加莎?克里斯蒂大概是這個時期最著名的代表作家,被稱為“偵探小說女王”,也被國內讀者親切地叫做“阿婆”。她的許多作品都有令人驚嘆的情節設計,除了最近被改編成電影的《東方快車謀殺案》之外,經典之作還有《羅杰疑案》、《無人生還》等。
同樣是探案,柯南?道爾所追求的主要是冷靜的邏輯分析,阿婆卻總是在作品中融入情感、人性、心理分析的元素,可能這也是為什么她的小說屢屢受影視導演青睞的原因之一?!赌崃_河上的慘案》、《陽光下的罪惡》等小說,雖然推理方面邏輯不太嚴謹,但都曾被翻拍成電影而為人所熟知。對人際關系的關注,也帶來了道德層面的思考。受害者不一定無辜,作案者不一定邪惡,非黑即白的道德判斷不再適用,正義的邊界往往模糊不清。甚至,法律作為制裁罪犯的手段是否完全可靠,也受到質疑。
▲阿加莎?克里斯蒂《無人生還》
阿婆所在的“黃金時代”,寫作法則基本可以歸納為:罪犯要作為角色出場,案件線索要完整呈現給讀者。這樣,讀者就能在閱讀過程中也能夠像偵探一樣參與其中,進行推理,嘗試得出誰是罪犯的結論。這種寫作手法也被稱為“古典派”,美國的埃勒里?奎因就將其發揮到了極致。埃勒里?奎因是一對表兄弟作家弗瑞德里克?丹奈和曼弗雷德?李的合作筆名,也是書中偵探的名字 。他們在作品末尾揭曉謎底的時候,總是會設置一個“挑戰讀者”章節,將偵探冒險故事變為智力推理游戲。 埃勒里?奎因最有名的作品是“迷系列”和“悲劇系列”,《希臘棺材之謎》和《X的悲劇》是了解他們風格的必讀之作。